籃球運動是沒有任何界限的,你能看到180+的壯小夥在球場閃轉騰挪,也能看到偏瘦的身形穿插其中,說到底,籃球的魅力還是太大瞭……大體重上篇文章已經介紹過,今天著重講小體重後衛的籃球鞋挑選。

小體重後衛還是很常見的,對籃球鞋的要求,最重要的是這三點:

第一:抓地好,要有變態的抓地力!!!

第二:場地感好,底子不要太高。

第三:包裹好,前掌不要太寬。

哈倪覺得,哈登2、利拉德4、PG2、ZK10,都能夠滿足這些需求,下面是具體分析。

首先來說哈登2。

抓地性方面:哈登2采用瞭比一代更深的密集大底,抓地方便表現絕對給力,室內場無灰塵的情況下不會出現打滑,但是在沾瞭一定灰塵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定的打滑。

場地感:2帶采用瞭全掌Boost結構,而且是目前為止Adidas最後的Boost籃球鞋,但是前掌腳感並不軟,也不震,調教的很好。後跟感覺並沒有拖沓感,突破回饋也非常有力,讓人上癮。

包裹感:哈登2的包裹感,得益於它的內靴結構,再加上腳踝包裹的很結實,不會出現有些球鞋前掌寬如海的情況,對於腳偏瘦的人肯定夠用。

這雙鞋對小後衛不太友好的一點就是,鞋子略重,但在其它性能的協同下,用“靈活的死胖子”來形容它,比較貼切。而且大底的耐磨性能不好,勸各位還是在木地板或者塑膠場地打球。

其次是利拉德4。

抓地性方面:利拉德4鞋底采用瞭溝壑紋路和全新設計的獨特凹槽,全新設計可以在球鞋本身磨損後依舊保持溝壑清晰,以此保證穩定的抓地力。

場地感:中底方面,采用瞭雙密度的Bounce材料,整體性和彈性都可以。這雙鞋前掌調教的較硬,其它部位得益於雙密度設計,支撐與緩震都中規中矩,啟動不會顯得拖沓,也不至於像歐文3一樣震腳。

包裹感:包裹感是這雙鞋最大的亮點,延續瞭自2代開始的內靴配置——Techfit,並且在實戰球場上一次次證明瞭自己優秀的包裹和舒適性,因此對於腳普遍偏瘦的小體重後衛,絕對算得上友好。

另外,這上雙鞋還有一個有優點是輕,對於小後衛來說也非常利好。總的來說,這雙鞋子的表現中規中矩,但結合它的價位來說,絕對是性價比極高的一雙實戰鞋。

然後是PG2。

抓地力:PG2此次搭載的是Xdr橡膠大底,全新的花紋外底設計,抓地力表現十分出色,值得一提的是,Xdr橡膠也為外場體站提供瞭更多的保障。

場地感:此次前掌延續Zoom的配置方案,前掌Zoom Air單元相較上一代厚度增加到瞭10毫米,並且取消Zoom氣墊與腳之間的泡棉,讓前掌與Zoom直接接觸,向前推進加速動力十足,踩開以後輕體重也能夠體會到它的妙處。

包裹感:此次設計師哈德曼采用瞭“動態翅膀”的設計,解決瞭之前一代前掌不易鎖死的情況,全新改良的系帶系統,可以使前腳掌、腳背、後跟全方位牢牢的包裹住,猶如人鞋合一般,帶來全新的升級貼合感!

最後一雙是Kobe 10。

抓地力:抓地力方面,科10是出瞭名的強,以跑車輪胎的概念增強與地面的接觸,提升抓地力,在有灰的外場和光滑的木地板上摩擦摩擦~,變向突破急停時很放心。

場地感:前掌lunar+Nike的free切割技術,後掌Zoom氣墊,前低後高的設計,提升瞭前掌的貼地性,啟動不拖沓,後跟Zoom氣墊不用過多介紹,緩震肯定可靠。

包裹性:K10采用瞭半襪套鞋籠,在運動中有效減少在走動中不正常的滑動,但是此次鞋頭偏寬,加上剛剛上腳時物料較新偏硬的關系,表現中規中矩。這雙鞋還是需要磨合,時間長以後,會有所改觀。

聲明:文章出自PIXNET-Nike男鞋推薦Blog轉載請註明出處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凱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